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元描述: 深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分析该战略部署的深刻内涵、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阐述其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引言:
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洞察经济发展规律,提出了“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中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遵循。
一、 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一致、问题导向、相互促进、协同匹配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经济运行规律和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该部署并非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强调两者的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一) 目标一致: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别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看似方向不同,实则目标一致。扩大内需旨在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激发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着力解决供给体系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问题,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 问题导向:应对内需不足和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扩大内需聚焦于消费潜力和投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的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针对供给体系质量不高、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短板弱项的问题。两者互为补充,共同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 相互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扩大内需可以提振需求,消化供给,为发挥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提供动力和方向。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供给,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需求,同时又能创造新的需求,促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四) 协同匹配:适应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
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单兵突进,要注重协同匹配,适应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例如,扩大居民消费需要提升供给质量,激发消费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需要扩大内需,才能有效消化产能。只有注重协同发力、衔接匹配,才能真正实现供需平衡,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 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 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
1. 持续增强消费能力
- 促进居民就业创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 提高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数量和水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群众生活需求。
-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落细低保扩围增效政策。
2. 积极创新消费场景
- 稳定扩大实物消费,深入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居民开展旧房装修、局部改造和适老化改造,促进家装家居消费。
- 创新发展服务消费,挖掘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潜在需求,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 推动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商旅文体健多元消费业态融合。
- 大力发展新型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促进电子商务、直播经济、在线文娱等数字消费规范发展。
- 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大力倡导“国货国用”,促进品牌消费。
3. 有效改善消费条件
- 升级城市消费,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提升城市商业体系,优化分层分类的城市消费载体。
- 鼓励利用现有设施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推动便民服务进社区。
- 繁荣农村消费,深入开展绿色产品下乡活动,组织开展“新春行动”“金秋行动”等集中帮销助销活动。
- 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4. 大力优化消费环境
- 完善促消费政策体系,加快清理制约消费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有序破除消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壁垒。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 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健全消费标准体系,推进消费品和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标准建设。
- 开展放心消费行动,完善消费纠纷化解机制,切实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二) 充分发挥投资扩内需优供给的关键性作用
1. 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 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精准有效性,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大对人力资本、消费领域以及无形资产的投资支持力度。
- 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各类政府投资资金,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 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协同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有序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评估、标准地改革等投资审批创新经验。
- 完善投资法规制度和执法机制,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2.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统建共用。
- 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能力。
- 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助力相关行业治理能力提升。
- 优化提升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
3. 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高质量的产业投资打通供给侧堵点。
-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 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推进前沿新材料研发应用,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4.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 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为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营造公平市场准入环境,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
- 加强民间投资融资保障,优化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引导金融机构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门槛;发挥投贷联动机制作用,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共享投资项目信息,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 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三)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持续推动科技创新
- 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
- 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标志性产品,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深海空天开发等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3.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 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4.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 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
- 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三、 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意义在于:
- 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通过完善消费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可以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拉动经济增长。
- 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相促进、协同匹配,可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 常见问题解答
1. 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扩大内需侧重于需求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供给端。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如何理解“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适度超前”是指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提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3. 如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要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优化营商环境,降低民间投资融资门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规范实施PPP项目,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
4. 如何加强科技创新?
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5. 如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要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6. 如何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五、 结论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不断释放内需潜力,提升供给质量,促进经济良性循环,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关键信息:
- 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一致: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 两者相互促进: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 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投资扩内需优供给的关键性作用、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关键意义在于: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增长动力;提升供给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行动建议:
- 政策制定者要制定并实施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企业要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个人要树立积极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支持国货,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